重點關注!運動康復、中醫康復有望快速發展!健康中國行動2022工作要點發布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4-15 11:10
- 訪問量:
【概要描述】中醫慢病康復、運動康復、眼視光、老年商保、兒童心理等領域是重點。
重點關注!運動康復、中醫康復有望快速發展!健康中國行動2022工作要點發布
【概要描述】中醫慢病康復、運動康復、眼視光、老年商保、兒童心理等領域是重點。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4-15 11:10
- 訪問量:
中醫慢病康復、運動康復、眼視光、老年商保、兒童心理等領域是重點。
4月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健康中國行動2022年工作要點》,其中中醫慢病康復、運動康復、眼視光、老年商保、兒童心理等領域為重點。
01|健身門診與運動康復發展機會廣闊
《行動》中提到籌辦全民健身大會,指導社區運動會開展,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體系建設。
運動康復是過去五年康復醫療領域發展最快的一個細分???。目前,全國有近400多家機構門店。
利好政策也在相繼出臺,在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中,著重提出了“體衛融合”。其中,第一次提到了“健身門診”這個概念,并提出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
“推動體衛融合。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模式。推動體衛融合服務機構向基層覆蓋延伸,支持在社區醫療衛生機構中設立科學健身門診。推進體衛融合理論、科技和實踐創新,推廣常見慢性病運動干預項目和方法。推廣體衛融合發展典型經驗。”
就此而言,運動康復醫療有望加速與體育醫養融合發展,迎來新一波發展高潮。
02|總結中醫特色康復防治慢病
《行動》中提到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為抓手,總結制訂糖尿病等中醫特色康復方案。
近年來政策不斷推進擴大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康復服務范圍,推廣應用中醫藥技術方法,推動中醫康復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在養老、護理機構中提供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
特別是隨著抗疫的各種健康習慣和知識宣導,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改善體質,將成為更多人長期的健康意識。因此,健康產業的整體消費重心已經從“醫”向“養”,從“治”向“防”發生轉移,中醫治未病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
由于中醫在健康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之前連續出臺的政策也有提到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為老年人提供中醫體質辯識、亞健康調理等中醫藥預防保健特色服務,推廣中醫非藥物療法,發揮中醫治未病主導作用。
03|老年健康商保、基層老齡化是重點
《行動》中提到印發《“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
在此前頒布的規劃中,特別提到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老年人健康保險產品。目前社會養老的消費潛力還未完全傳導到市場,自費比例高,相當一部分有養老消費需求的老年人面臨經濟壓力,在這一塊商業保險還是比較缺乏,而醫療全險由于費用因素只有一部分消費能力強的人群才擁有。所以商業保險和養老機構的結合也是未來需要加強發展的重要環節。
與此同時,也釋放了信號,在“鄉村振興”大背景推動下,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養老版塊將迎來發展機會。
去年總書記考察承德市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和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診所。一個看“鄉”,關注鄉村振興,一個看“城”,聚焦養老服務??倳浱匾鈴娬{要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也提到了加強基層診所建設的重要性。
鄉村的老齡化水平明顯高于城鎮。鄉村60周歲及以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鄉村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23.81%、17.72%,比城鎮60周歲及以上、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鎮總人口的比重分別高出7.99個百分點、6.61個百分點。
04|政策紅利催生眼視光發展
《行動》中提到強化兒童眼保健,開展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完成2020年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評議考核。開展中醫適宜技術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試點工作。
隨著市場需求增長和國家政策紅利催生行業發展,視光領域已經從傳統的醫院眼科分支小科室和驗光配鏡,越發走向醫療正規化。
目前,眼視光多數份額仍被生活級的眼鏡店、視光中心和視力保健中心占領,這也說明醫療級的眼科連鎖門診部和診所的發展空間巨大。
05|兒童心理引發關注
《行動》中提到推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工作。
青少年心理問題愈發嚴重,政策關注不斷出臺。去年年末,教育部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2019~2020)》數據表明: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的檢出率為17.2%,重度抑郁為7.4%,與2019年保持一致。
小學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約為1.9-3.3%,初中階段的抑郁檢出率約為3成,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7.6%-8.6%。
根據這份報告,也就是說大約每4個孩子中有1個有抑郁傾向。
已經開始有機構紛紛入局心理健康領域,作為兒童健康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也越來越受到社會辦醫者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