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背景下,二級醫院康復科將如何建設?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2-12 14:19
- 訪問量:
【概要描述】醫改背景下,二級醫院的功能定位、人才隊伍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h、市等二級醫院的康復科如何在新形勢下短、平、快地成功建設就成了急切解決的問題。
新醫改背景下,二級醫院康復科將如何建設?
【概要描述】醫改背景下,二級醫院的功能定位、人才隊伍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h、市等二級醫院的康復科如何在新形勢下短、平、快地成功建設就成了急切解決的問題。
- 分類:新聞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12-12 14:19
- 訪問量:
醫改背景下,二級醫院的功能定位、人才隊伍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h、市等二級醫院的康復科如何在新形勢下短、平、快地成功建設就成了急切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專業的角度,針對新醫改后二級醫院在醫院管理及康復科建設中的一些難點問題出謀劃策,尋求二級醫院康復科高速發展的新思路。
朝陽科室,臨床科室離不開康復
急救醫學的進步,搶救成功率不斷提高,死亡率逐年下降,遺留嚴重功能障礙患者增加。急救醫學的進步制造了大量的殘疾人,同時促進了康復大發展。作為未來醫學的一個發展方向,康復醫學需要重新被認識。醫療界已經有一批領袖級的人物認識到康復醫療的重要性。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教授近年來大力推動心血管康復的發展,宣布要將醫學生涯的最后十年投入到心臟康復中去,另外,大批神經、骨科、外科等專家也強烈呼吁要提前康復介入的時間。
我國著名的骨科專家戴尅戎院士多次說過:“手術一半,康復一半。”
重慶第三軍醫大學燒傷科主任吳軍燒傷:“燒傷不發展康復,不能體現它的醫療價值。”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顧小華說“如果一個病人說:‘醫生你手術做得很好,但我還是動不了。’我想這是對醫生最大的諷刺。”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主任戴閩教授:“當手術技術的提升已經不能再滿足這個需求的時候,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到手術之外,而康復正是彌補這一空缺的關鍵。只有臨床手術和術后康復都做到位,這樣的手術才叫真正的完美。”
從這些專家的觀點中不難看出康復在患者治療中的重要地位,各級醫院開設康復科是十分有必要的。
為康復建設發展開辟發展通道
充分認識建設及發展康復醫學科中的必要性、政策性與歷史機遇;充分認識要成功發展康復醫學科,必須把握“后發優勢”,高起點規劃,實現“彎道超越”“以智能升級推動中國康復走向現代化”,這是最根本、最快捷的發展之路。
要選好學科帶頭人,并組建好合適的人才隊伍,也可以尋求“對口臨床支持”。通過合作尋求更多的資源,通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等方式促進康復科的發展。要站在醫院整體發展的高度,整合各種資源,為康復醫學科的發展創造出“綠色通道”。
科學管理,建設實在的康復科
目前,部分市、縣的二級醫院由于資金短缺、人才短缺、設備落后等原因,康復科仍然只是“一份計劃”,或為了完成硬性指標而建立的“空架子”,在理療科的基礎上,購入一些康復器材就算成立了康復科。結果流于形式,而非重視其實質。這樣做非但沒有為患者做上實事,反而造成醫療、康復資源的浪費。
因此,二級醫院的康復科主任就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建設做實事的康復科。應讓各級領導帶頭重視康復的價值及影響;讓患者感受到政策帶來的紅利,收費合理超值;強化內部質量控制、風險管理、感染預防;樹立“以人為本”的文化及價值觀;提升康復科的工作效率;提升綜合服務能力;通過規范的康復服務,保證每個康復患者獲得最佳的康復結局;促進患者、利益相關者與員工的互動與交流,改善醫患關系,提升三方或多方滿意度;提升康復科的聲譽及社會品牌價值;促進國內外廣泛交流。
發展之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可從神經康復和疼痛康復開始著手建設。因為神經康復的病人一般都是有一定收入的教職工或者教職工他們的家屬,能夠在科室建設初期帶來一定穩定的收益,幫助科室進一步的發展。疼痛康復,中老年人慢性疼痛發病率很高,而且年輕人喜歡長時間玩手機電腦,造成頸肩疼痛、運動損傷等比較多,可將其他科室的頸肩腰腿痛等的一部分治療也納入康復治療當中,讓康復治療科和其他科室形成互動。這既對其他科室的治療進行了幫助,又為康復科拓展了病號源,增加了收入,同時也提升了康復科在醫院體系中的地位。
此外,也可借鑒采用“團隊復制”模式,接受國內頂級康復機構的專業培訓;聘請國內知名的康復大咖到康復科坐鎮指導;采取臨床、康復結合的創新模式;采用中西醫結合、密集治療技術、智能康復技術及設備,滿足實用、有效、精準,并提升患者的價值與尊嚴,讓活動受阻的患者通過團隊治療活動能夠有機會交流及相互鼓勵、支持。
康復科應與臨床科室密切協調工作
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開展了移動康復團隊治療模式,與ICU、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老年醫學科、內分泌科等相關臨床科室密切配合,合作共贏。尤其,全院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與康復醫學科應更加注重密切協調,從病人的治療早期就介入康復治療,既能提高治療效果又有利于促進醫患關系的和諧。
目前,康復科病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經康復醫學科門診收住人院;二是神經內、外科和骨科經住院病人病情穩定后,經過康復會診,轉入康復醫學科。為了支持康復醫學科建設,可以成立了康復醫學治療組,可由業務副院長任組長,各相關臨床科主任為小組成員,業務副院長每周帶領康復醫學科主任到神經科、骨科檢查病人的康復會診情況。
病人經過康復醫學科會診后,根據每個病人的實際情況,可以轉入康復醫學科治療的,根據專業不同分別轉到神經康復病區、骨科康復病區進行康復治療;不適合轉到康復醫學科治療,需要床邊康復的,定出康復治療方案,最后由康復治療師實施。
強化服務,康復科病房管理經驗
以患者為中心,全過程服務,而且持續改進;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通過不斷的評估,收集患者及利益相關者的建議及意見,制訂提升策略;延伸康復服務到入院前、出院管理、心理輔導與支持;強化內部員工的價值觀教育,并遵循“快樂的員工才能提供快樂的服務”的理念;讓康復科成為患者及所有利益相關者、員工真正共同的“家”。
結語:
目前,二級醫院康復科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不斷探索、積累成功的經驗,任重而道遠。
來源:康復精品資料庫,國際康復會議與展覽